论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周惠新
0 2024-10-21
武术有提、托、聚、沉四气法,南拳也都有吐气发声的特点,历代武术家很早就注意练气、用气。本文试图从物理力学的角度,通过实验分析的方法阐述武术中的气法及其应用,希望对初学者有启发。 里面的气有以下几种:(1)子午流注中的真气;(2)呼吸之气;(3)还有消化道里食物分解产生的气;(4)体液中溶解的气体分子。普通人能操纵的似乎只有呼吸的气,本文将重点阐述。 呼吸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中参与的肌肉有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膈肌。腹式呼吸又分腹式式页呼吸、腹式逆呼吸。腹式呼吸通过腹壁的起伏可加大膈肌的升降幅度,以加大呼吸气量。腹式呼吸中腹肌也参与进来。 我们知道胸腔内是有一定压力的,我们可通过调整相关肌肉来调整呼吸,进而改变胸内压力的大小。胸内压力大小的改变对武术来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设计了一个相应的实验看看能有什么启示。当然,实验球的充气量和孔洞大小没有线性的调整我只是选取几个节点,结果将也是曲线上的点,并不影响我们分析。 一、实验物品:橡胶球(A、B、)2只,篮球(C、D)2只,打气筒一个,小锤一只。 二、实验方法: 步骤1∶A球充满气、B球半充气、C小漏洞的篮球、D大漏洞篮球 步骤2:用小锤敲击这五个球观察现象: A球微变形,与锤接触时间很短并把锤弹开,跳起。 B、C球会变形,锤会陷入球中,但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下陷了,并给予较小的反弹力。 D球会较快地变形出气,直到锤击地。 三、力学分析: A球内气压较高,当有外力击打时,迅速将小锤的冲击力传到支撑点(地面)并在两个着力点处产生轻微形变,导致球内压力增大,这个压力将小锤弹开后,地面给球的反作用力超出球的自重,球弹离地面。 B当锤击打进球时,球的两个着力点处形变较大,并且球体积进一步增大,较多地吸收了锤的能量,直到球内气压阻止住锤的运动为止,小锤弹开高度小于A,地面给球的反用力不足以将球弹起或小于A弹起高度。 C球形变并排出气体,由于孔洞较小,排出气体速度较慢,小锤阻力比较大,在击地前小锤速度降为零。 D球形变并排出气体,由于孔洞较大,排出气体速度较快,小锤阻力比较小,击地后停止运动。 四、举重运动的启示 为了更好理解,我们先在现实中找一个典型的实例,例如,举重要求发挥到运动员全身力量的极限,所以每个相关的要素都要做到最好。举重过程首先要深吸一口气,然后摒住呼吸再作动作,并要扎紧腰带。在挺举的过程中还要再补上半口气,足见气压的重要性。举重腰带也起到较大的辅助作用,它能减轻直力位提举重物时下背部的压力。由于腰腹肌和皮肤的弹性较大,当身体承受大负荷时会变形,导致腹压不够。而当有腰带箍紧时,软组织无法变形,以胸腹内压达到最大,使下背部脊椎骨前的支持力增大,从而辅助支持躯干,并防止脊柱过伸、侧弯和旋转。大家都用过气简给轮胎冲过气吧,如果堵住出气口,气体的压力能将一个人都顶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加大调整胸腹内压的幅度呢?(1)增大肺活量,短时间吸入更多的气体,也就能压缩更大体积的气体。(2)加强躯干外围有关肌肉的力量,使之压缩的程度更大,承压能力加强。3借助腰带等外物。 五、气法在技击应用 在攻防中大多用肢体,胸腹压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知道气体的压力是向四面八方传递的,它能使力通过这个容纳气体的空腔来传递,这样就能保证力在在一条线上顺畅传递,并且减少外围肌肉骨骼的承力。这样就将柔软的躯干变成一个相对的刚体,在使用“靠”的技法时,可加大攻击的冲量。肢体都是通过肌肉韧带四面附着在躯干上的,若躯干紧固成一个整体就能将躯干的动能高效的传递到肢体上,从而获得更强大的攻击力量。同时也可将肢体传来的冲击力四散到整个身体中,从而避免对局部关节的损伤。 被击时 如A球,深吸气后,紧固躯干外围肌肉,压缩大量空气,可以承受较大力的攻击,保护胸腹腔内的脏器,但易导致外伤如淤血。肌肉僵硬,变换不灵,实为硬碰硬,如非意外情况并不可取。例如硬气功。 如B、C球,胸腹内压略小,能对一定强度冲击产生缓冲作用。根基牢固,不易失位,肌肉放松,化劲较好,后续动作较灵活。例如太极拳的引进落空合即出。 如D球,人在无防备时,精神松懈,肌肉松驰,敌人的攻击可长驱直入,很易受内伤。 攻击时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锤打球和球打锤结果是一样的。打过排球的人都会台这样的体会:接发球时如果垫到一个充满气的球,会感觉手臂很疼,但垫到一个气压较低的球就会不那么疼。如果蓄上一口气用躯干靠击就像充满气的排球(A球)一样有力。可是在进攻时大多是用梢节来击打目标,这时我们的躯干就如A球,肢体就如粘在A球上的一根木棍,此时木棍就有了更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击打的效果。 如B、C球,在打击到对方后,由于胸腔气压不足,自身产生形变,攻击能量内耗较大,攻击效果不佳。 如D球,无从谈起攻击从略 六、提、托、聚、沉四气法分析 传统气法的其实质是运用不同的肌肉控制呼吸方式以调整重心,产生动能,利用气压增泄力的方法。 在以往的力学分析中通常认为人的重心是固定的,小可调节,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的重心是可以微调的,由于人的腹部是柔软的,内脏也可小幅位移,并且可通过快速的移动自身的重心产生一定的加速度。如果你站在体重计上,用力收腹扩胸,上提内脏,或突然将内脏下沉,指针都会大幅摆动。这说明了内脏的上提、下沉都会对地面的压力产生影响。当然这可以单独完成,但要要达到上提、下沉的极限必须要配合呼吸运动。传统武术的四种气法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1.“提气”是一种吸气与屏气相结合的气法。“提气”的具体做法是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突然屏住呼吸,使气充满胸腹腔,如象气球有上腾之感,所以称为“提气”。这种气法多用于轻功和长拳类的腾空跳跃动作。其实质就是收腹扩胸,使内脏上提,重心快速上提,产生向上的较大动能的一种呼吸方式。 2.“托气”是一种以意识屏息的气法,在屏息的时候,呼吸气息被暂时闭止,这时候气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好似被意识所托住,所以称为“托气”。“托气”多用于武术运动中的亮相动作和静止性的定势动作。其实质就是维持重心平稳、压力衡定的一种呼吸方式。 3.“聚气”是一种以意识来控制呼气,由缓慢到急促而形成短促吐气的呼气气法。“聚气”的具体做法是:在呼气前,先应用力吸一口气并蓄住;呼气时,不是一下就将气呼出,而是先微启声门,使气欲涌出而不能畅,待欲出之气在声门处越聚越多,胸腹腔内的压力增加,到发力时,忽然大开声门,使被聚集的气象决堤的洪水一样骤然冲出声门,所以称为“聚气”。一般发声多为“哼”、“哈”,太极拳经歌诀中亦有表述:“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其实质就是收缩肌肉使胸腹压逐步增加到极限后猛然爆发产生强大的力量。南拳以气催力,吐气发声,都以此“聚气法”来配合。 4.“沉气”是一种呼气与身体重心下沉相融合的气法,呼气时,将吸入的空气从呼吸道排出,同时,上体以沉肩坠肘、塌腰松胯相配合,使重心下沉,使下肢获得一种沉重的稳定感,所以称为“沉气”。若配合沉气法身体猛然下蹲会产生数倍于体重的向下的压力。如果此时你站在体重计上会看到指针摆动已超出极限了。众所周知低重心会获得更稳的支撑,而瞬间下沉会使对地面的压力加大,这将获得更大的摩擦力对抗水平方向作用力,使下盘扎下的根更深更牢。 七、“一气呵成”在武术中的重要意义 “一气呵成”从字面上讲就是一口气完成,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从武术上来讲一气呵成也假为重要,例如做一个复杂的动作,或一串组合动作,就须深吸一口气,摒住呼吸连续完成,直到结束。如果动作较多还须稍换一点气,仍保持较大的胸腹压。这不仅保证身体的氧耗,还能控制好身体各部位间快速变化的相互作用时相对的稳固,也就是身体各部间的快速协调配合。防止因各部分肌肉松懈而导致能量传递不畅造成的动作迟缓。这在腾空动作时犹为重要,因为如果完不成动作会造成不适当的落地姿势,很有可能造成自身的重大伤害。例如做旋风脚时,起跳时应做到提气,这样可获得更大的向上的冲量,空中摒息适当紧固腰腹肌,使上体拧转的势能顺利的传到右腿上,使右腿能迅速大幅度完成抡转,在落地时呼气减小胸腹压以缓冲落地动作产生的巨大向上的反作用力对内脏的冲击。从这里可以看出,一气呵成也是要多种气法配合完成的。 太极拳谚有云:“气遍身躯不稍滞”。所以正确灵活连续地利用各种气法,对完成动作,实现武术攻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在武术训练中加以重视,认真体悟,并努力应用。